浙江省成人高考政治考试有两种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以下是浙江省成人高考2020年政治真题选择题,并在每道题的背后附有答案和解析,供需要参加考试的考生学习参考。
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观是( )
A.人们对人生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B.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
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社会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解析:C
本题考查了世界观的含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是( )
A.自然和社会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B.时间和空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物质和运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解析:D
本题考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之间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之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空间广延性
C.无限多样性 D.客观规律性
解析:A
本题考查了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列宁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由此表明,列宁的物质定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其客观实在性,它是一切物质的共性。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现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解析:B
本题考查了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
质变与量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它认为,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题干所述的意思是“积累跬步,才能达至千里;汇集小流,才能成聚江河”,反映了量变才能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一哲学道理。
5.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说明( )
A.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每个人的认识都依赖于直接经验
C.书本知识并不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解析:A
本题考查了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都起源于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对事物的感性的、直接的认知。所以,认识归根结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C、D三项表述本身有问题。
6.在认识论上,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
A.实践论 B.反映论 C.矛盾论 D.先验论
解析:B
本题考查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反映到认识论上,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7.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D)
A.客观性、无限性 B.客观性、一元性
C.有条件性、有用性 D.有条件性、有限性
解析:D
本题考查了真理的相对性。
任何真理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第一,从认识的深度讲,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特定对象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不可能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完完全全一致,此即真理的有条件性;第二,从认识的广度来看,每一个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在有限范围内的正确反映,此即真理的有限性。
8.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数量
C.生产方式 D.人口素质
解析:C
本题考查了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9.社会形态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解析:A
本题考查了社会形态的内涵。
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10.阶级斗争是( )
A.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解析:C
本题考查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对阶级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社会发展的量变过程中,阶级斗争推动社会的进化;第二,在社会发展的质变过程中,阶级斗争打碎旧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推动着社会形态的更替,使社会发展到新的阶段。
11.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是( )
A.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
D.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解析:B
本题考查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推动作用。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理论依据。
1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替代
B.相互包含
C.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D.相互补充
解析:C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二者之间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3.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是( )
A.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
B.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
C.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D.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
解析:D
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以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使中国实际上丧失了主权国和独立国的地位,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祸害和贫穷落后的根源。因此,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遭受的最大压迫。
14.抗日民族统战线中存在着进步势力、中间势力和顽固势力,党对顽固势力采取的策略方针是( )
A.孤立 B.发展 C.消灭 D.争取
解析:A
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中国共产党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存在着进步势力、中间势力和顽固势力。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政策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5.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标志是( )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D
本题考查了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标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6.毛泽东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具体到科学文化领域所采取的方针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团结—批评一团结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解析:A
本题考查了毛泽东在科学文化领域提出的“双百”方针。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允许不同艺术流派、学术观点的存在及发扬,这是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在科学文化领域内的集中体现。
17.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和科学的态度是( )
A.坚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
B.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C.马克思主义理论神圣不可侵犯
D.靠引证马克思关于某一问题的某一论述来解决问题
解析:B
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具体化,从而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实践。这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和科学的态度。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C.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D.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解析:B
本题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现实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产物,其产生的现实依据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19.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 )
A.自然资源状况
B.人口数量与结构
C.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D.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解析:C
本题考查了认清中国国情的基本方法。
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这是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切问题的基本依据。
2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所制定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
A.总体小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现代化强国
D.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解析:C
本题考查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其性质是( )
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B.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变革
C.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解析:D
本题考查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也绝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2.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 )
A.教育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科技体制改革 D.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D
本题考查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3.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领紧紧围绕( )
A.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
B.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进行
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进行
D.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行
解析:C
本题考查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
的政治方向,保证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2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这一体系的特点是( )
A.互利共富、多元平衡、安全高效
B.互联互通、多元平街、安全高欢
C.互利共赢、各方协商、安全高效
D.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合作
解析:A
本题考查了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特征。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这是在全面总结我国30多年对外开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反映世情、国情断变化提出的新要求。互利共赢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始终秉持的时代理念;多元平衡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始终把握的内在特征;安全高效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要求。
25.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新阶段。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 )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
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规范收入分配
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对外开放
解析:A
本题考查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我们不仅要准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并要在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基础上,积极引领新常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开级,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根本动力。
2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 )
A.辅助性作用 B.替代性作用
C.决定性作用 D.补充性作用
解析:C
本题考查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认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突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
27.现阶段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决定因素是( )
A.公有制经济的资产规模
B.公有制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C公有制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D.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解析:C
本题考查了我国现阶段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决定因素。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由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决定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 )
A.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
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C.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总目标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解析:B
本题考查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诚实守信 D.爱国主义
解析:A
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要( )
A.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B.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C.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D.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解析:B
本题考查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3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求真务实 C.改革创新 D.艰苦奋斗
解析:C
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2.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措施体现了( )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B.再分配注重公平
C.初次分配注重公平 D.再分配注重效率
解析:B
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再分配制度。
我国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倡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体现效率原则,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个税起征点,作为一种调节居民收入的税收政策,属于我国的再分配制度中的一种。
33.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这是由于(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B.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C.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D.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此起彼伏
解析:A
本题考查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和主要障碍。它们导致的地区矛盾和军事竞争,不仅给世界和平造成破坏,更对各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增加了经济发展的资源压力,构成了世界和平发展的两大障碍。
34.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
A.实行两种制度 B.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解析:C
本题考查了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
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一个中国”。这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核心和实质、根本目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35.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由( )
A.党的纲领决定的 B.党的路线决定的
C.党的指导思想决定的 D.党的性质决定的
解析:D
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内生产总值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阶级性和历史使命的体现。
36.2020年10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 )总统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两国建交45周年。习近平在贺电指出,建交45年来,两国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增强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福祉。( )
A. 孟加拉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37.2020年8月9日电,近日,“澳门特别行政区加入世界遗产城市组织授牌仪式”在澳门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澳门成为中国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的( )正式会员城市。( )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解析:C
澳门是继苏州及都江堰后第三个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的正式会员城市。
38.2020年11月30日电,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5G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5G通信产业规模达到2250亿元,同比增长( )
A. 135.5% B.133.5%
C.133.2% D.133.4%
39.2022年1月8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安机关庆祝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相关活动安排等内容。按照公安部部署要求,全国公安机关自2020年12月起至2022年2月底,集中开展以“五进五民”为主要内容的爱民实践活动,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 ),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 )
A. 进单位 B. 进小区
C. 进商户 D.进家庭
40.2022年2月3日,农业农村部对外发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将落实“三权”分置制度,采用了新名称。按照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 ) “三权”分置并行要求。( )
A. 土地所有权 B. 土地经营权
C. 集体承包权 D.个体承包权